均衡师资力量,为乡村振兴铺实路基
“十四五”时期,银川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大家热议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成为了重要话题: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提升,还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既是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也是为乡村振兴保障人才供给的长远之计。(3月4日,《潇湘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大路、小道已铺平,柏油路、水泥路联通大街小巷,乡镇村社。水果、蔬菜、农副产品畅销无阻,大车、小车川流不息。目前,农村有许多年轻人为了让孩子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择在城市居住。这些年轻人中,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农村,另一部分人农村城里两头跑。两头跑的年轻人生活成本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是乡村空巢老人和空置房屋逐年上升。空心村、空巢村已成了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保障提标扩面、惠及民生。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教学硬件上,基本实现了齐步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均衡师资力量成为教育均衡的关键。
均衡师资力量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中,再好的资源,是人在利用,教师正是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者,能不能充分发挥好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也取决于教师个人。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总存在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法。所以,师资的均衡是减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重要手段。
均衡师资力量的有利于彻底解决教育中的不良现象。一些教师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法提高教学成绩。出现严重体罚学生等师德师风问题,如果师资力量均衡,怎会出现让老师无法接受的巨大差距呢?个别地方出现的“择校热”、“大班额”、“负担重”等教育问题。我们认真想一想:各个学校在硬件条件基本一致,如果软实力,尤其是人们关心的教学师资也差不多的话,还有必要去挤那么所谓的“名校”吗?这样一来,那些“大班额”、“负担重”就荡然无存了。
师资力量的均衡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同频共振。一种是进一步调整城乡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打造农村教育品牌;另一种是让城市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与村镇学校结对帮扶,或者在农村建立分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近年,个别地方出现城区学校“装不下”,乡村学校“没人读”的局面,究其根源,校园变美丽了,一些优秀教师却调进城区或私立学校。家长极不愿意将其子女送进这样的学校。要振兴乡村,就应高度重视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留住孩子们,就留下了根,最后,就能让乡村人气旺、更繁荣。建立健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机制,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城乡一体共创祖国的美好明天。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让优秀教师想下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乡村振兴铺实“软实力”路基。
江油:陈显文
电话:1598369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