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淮安市人社局加强行风建设,在完善制度机制、规范窗口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清权减证便民等重点领域打出“当下改、长久立”组合拳,让群众享受更多便利。(11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形成良好行风,事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加强作风建设,要“当下改”。要转变思想,抓住关键和要害,革除衙门习气、官僚作风,杜绝思想“浮在空中”,杜绝“对上级积极主动,对群众消极不动”的做派,要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要转变行为,抓住要害和关键,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要“接地气”,重落实,以扎实的作风、优良的行风,不断改革创新,让党的民生政策落到百姓身上,让群众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行风建设,还要“长久立”。“当下改”如果仅仅局限于当下,仅仅是“刮一阵风”,也是一种形式主义,故而,还要形成常态,要“长久立”。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引导约束干部行为的“规矩”,确保“改”的成效长期保持。要加强监督,雷厉风行狠抓作风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动真格,扭转行业“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提高干部服务水平,改进工作,高效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出发点、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党员干部切实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改进作风,踏踏实实苦干实干,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 (作者:韬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