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回复: 0

培育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7

主题

0

回帖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1
发表于 2021-2-22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吉林通化县与东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长春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度对接双方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1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人才培育,让乡土人才发光。乡土人才来源于乡村,成长于乡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保障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要重视乡土人才的培养,从发掘,培育,提能,成才四个方面入手,形成工作合力,保障乡土人才培养不断档,不掉线,全链条保障乡土人才成长成才。要结合乡情,大力培育能够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乡土人才;结合突出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选育能力突出,有“争抢拼”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带动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构建起合理的乡土人才结构。
人才共育,为人才发展助力。乡村固然是乡土人才成长的沃土,缺乏外部养分的滋养,人才的成长发展也会受限。各地政府要主动走出去,为经济发展寻计策,为乡土人才成长觅良师。要主动与高校合作,取长补短,从高校获得新的发展理念,为乡土人才打开知识的大门,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不断探索校地人才共育体制机制,利用高校这个平台,让乡土人才走出去。只有不断的接触外界新技术、新理念,乡土人才才能去掉身上的“土”味,才能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人才引育,构建多样生态圈。如果一个地方仅单一的本土人才,人才圈就缺乏竞争,没有竞争人才的发展就缺乏活力,这样的人才生态圈并不利于本地的发展。要适当引入外来人才,构建多样化人才生态圈,与乡土人才间形成适度的竞争,达到相互竞争,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培养,要提供与乡土人才相同的成长环境,要确保引得进来,留得下来,沉得下去,这样才能持续保持人才生态圈的多样性。一个多样性的人才生态圈才能够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增长动力,才能够未本地经济社会保驾护航,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磅礴的力量。(作者:罗丁元)





上一篇:从党史中汲取走好新长征路“营养”
下一篇:党员同志要挽起袖子、下定决心,加油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20 04:58 , Processed in 0.24536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