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当保持“底线”“底色”“底蕴”。对一般公众来来说,“底线”是遵纪守法,严守规则,不能突破;“底色”是为人正派,实实在在,不能丢掉;“底蕴”是德才兼备,是做人的目标和追求,不能忘记。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应该有更高的定位。底线是红线,是原则,要做到廉洁奉公;底色是为官之道,要做到勤政为民;底蕴要做到锐意创新,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保持“底线”,做遵纪守法党员干部。底线,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作为党员干部,更要自觉筑牢思想防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以廉洁的工作作风和坦荡的胸怀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保持“底色”,做勤政为民党员干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党员干部而言,勤政为民是树立先进标杆的重要准则,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逻辑起点。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切实树立起党员群体的公信力,擦亮党员干部的政治底色。 保持“底蕴”,做锐意创新党员干部。勇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奋勇搏击,方能冲云破雾。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配的政治素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应对变局,开好新局?“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几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其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就摆在了首位。作为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不断培养创新思维,敢“破”敢“立”,当好创新的先锋者、实干家,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涵养矢志不渝的人生底蕴。 (作者:梁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