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9|回复: 0

弘扬民族文化 “绣”出美丽乡村画卷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48

主题

4

回帖

37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78
发表于 2021-2-5 15: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正在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美轮美奂,“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苗绣,配色大胆夸张、灵活多变,色彩冷暖结合、协调自然,纹饰丰富多变、如梦如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苗族妇女同胞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毕节市苗族乡化屋村,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脱贫产业中,手工制作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老乡们荷包鼓起来,生活乐起来。中华民族历史渊远流长,基层干部要善于挖掘传统优秀文化,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精神动力,同时又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党建引领,文化熏陶,形成乡村文明“新时尚”。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泉,农村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保持乡村振兴持久生命力。凝聚党员干部,吸纳乡贤人才,引入外来企业,留住返乡青年,培育手艺继承人,强化乡村基层治理组织力量;结合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融合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如勤俭持家、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相互守望等,培育文明乡风,营造淳朴民风,改善村落面貌,为经济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产业融合,文化传承,按下村民致富“快进键”。文化是祖祖辈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56个民族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地域特色浓郁,动人的故事、婉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缤纷的绘画、多彩的服饰、科学的典籍……基层干部要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当下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风俗习惯和纪念节日,广泛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将文旅产业发展与村民致富融会贯通,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村寨。
       打造品牌,文化传播,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基层党委政府要积极作为,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辖区资源,提供后勤保障;加强技术指导,在保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提高生产速度的方式方法;创造学习机会,带领团队交流,把传统审美观念和现代趣味概念结合起来,推出优良新品;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稳定产品销量,让村民收入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形成乡村振兴新风貌。(韩书英)





上一篇:让爱心在平凡中涌动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正确斗争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9 21:19 , Processed in 0.24405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