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山东省直机关工委立足抓党建促脱贫,组织开展以“机关党组织联村联户、共建美丽乡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共建”活动。截至目前,共有两批60个省直部门单位,与全省60个贫困村(社区)建立了联建关系。(11月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脱贫攻坚不仅是第一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发挥优势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瞄准脱贫攻坚“靶心”,着力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有效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对脱贫攻坚的引领力。 抓思想宣传,促脱贫攻坚有信念。贫困群众即是扶贫工作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想脱贫工作顺利开展,单单靠组织、靠帮扶干部是行不通的,只有让群众热起来、动起来,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干劲。要坚持物质帮扶和思想引导并重,教育发动群众合力攻坚,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脱贫攻坚的自强自立精神,团结凝聚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上致富路。 抓骨干队伍,促脱贫攻坚有力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干成一件事,必须找对一帮人,脱贫道路更是如此。要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择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的朝气与魄力;上级党组织要配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保障他们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要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派结对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全覆盖形成帮扶对子,用他们的知识与政策指导群众脱贫致富。 抓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有长效。短时的物质帮扶不能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还有可能使他们养成“等靠要”的思想,要想脱贫攻坚见长效,必须抓好产业扶持,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形成“造血能力”,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实干业绩带动贫困群众自主发展,拓展产业扶贫的路径渠道,形成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文化旅游扶贫等抓党建促脱贫新模式。 (作者:郭彦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