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有效治理的守护者。干部是基层的纽带和联络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村干部有责任和能力,他们就可以使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在基层得到更有效的贯彻。基层干部是生态宜居的奠基人。这个美丽的村庄靠山靠河,到处都是垃圾。蚊子苍蝇到处飞,污水到处流,根本原因是很多农民把口袋填满了,消费与城市接轨,垃圾也与城市“接轨”,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被扔在了家门口。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才能实现生态宜居,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 基层工作不容易,总是围绕群众生活一点一点、零零碎碎,乡村振兴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拼了命医”,基层干部切不可急功近利,这样就坏了乡村振兴的“初心”,所以基层干部必须按部就班,以足够的耐心逐层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有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好乡村振兴,基层干部要精通业务,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紧紧坚持“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丰富”两个总要求,又要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精准发力。乡镇干部要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乡镇干部一定要顾全大局,有计划,用绣艺做好规划,科学编制村规划、村设计、农家设计等,找出自己的发展路径,绘制乡村振兴蓝图。作为振兴事业的主力军,乡镇干部要有“只争朝夜”的精神,勤言为先,踏实奋斗,既扑在身上,又扎下根来,更要心平气和,做一个“坐不住”的乡镇干部。“不坐着不动”,就是要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走进群众的家,温暖群众的心。探访贫穷和苦难的人,不是因为山高而远;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拒绝做任何事。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收外资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上,而且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的,需要广大乡镇干部攻坚克难、灭城灭村,努力做“难不怕”的干部。“不怕困难”,就要有一颗不怕困难的“大心”。乡镇干部要不回避矛盾,不怕挑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怕困难,也有不怕困难的“铁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