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万里丝路,千年梦萦。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自那以来,“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犹如一对腾飞的翅膀,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向世界宣示了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汉代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维修维护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打出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这一倡议是一个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愧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