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围绕开放发展示范市建设,以实施眉山优才工程“本土菁才培育行动”为抓手,推动实施眉州名匠、眉州名医、眉州名师、眉州名厨、眉州田园名星、眉州文艺名家、眉州创新型企业家、眉州创新型科技人才8个培育计划。(11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最近,全国各大城市为广泛招揽各类人才,出台了很多招揽人才的优惠政策,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不少城市针对引进的人才,可以给房、给编制、给安家费,还推出了人才绿卡,享受本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过高速路免费、到景点免门票、到饭点吃饭打折等,把能给的优惠全给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招揽外来人才固然重要,而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发掘力度,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育也同样重要,不能忽视了本土人才的作用,不能学“猴子掰玉米”。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大城市为了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拔得头筹,表现出的惜才、爱才之心,以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引进其他外地人才,而抛弃本土人才。我们不只要招揽外地人才,还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给予同样的优惠政策,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本土人才“寒心”,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本地,为本地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培育本土人才要落实到行动中,本土人才对本地的情况非常了解和熟悉,做事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招引外来人才能输入新鲜的血液,可以不断优化本地的人才结构,让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进行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想法。如果放弃培育本土人才,无疑就是放弃了天平的另一端,会出现人才的失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或者发展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只是一味跟风强调引进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资源的挖掘,随着引进人才的流失,最终得到的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要培育好本土人才,首先,要摸清自身的底数,通过深入详尽的摸底调查,准确识别出本土能人和土专家。其次,要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和激励政策,使本土人才积极主动为本地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最后,要将所有好的建议逐一进行落实,再好的政策和方案,如果不落实,都是一场空,所以,要抓好落实,让提出的好建议都能落地生根。 (作者: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