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贫困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贫困地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吃紧。一方面,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扶贫资金支持逐步地发展当地经济,逐年增加财力,另一方面如何激发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群众自身脱贫意识,增强内生脱贫动力也是脱贫攻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是抓住培训机会认真学。各级组织部门、就业部门、农林部门每年都会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农民工返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准备外出就业的有利时机,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一系列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电商人才等培训班。当地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借助培训班积极宣传国政政策法规,引导、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创业就业培训班学习,使自己熟悉或掌握一门以上技术技能,提高自身就业创业机会。 二是利用网络平台自己学。农业信息不对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直都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农村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乡村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农村要发展,脱贫群众要致富,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前的“要致富,先修路”,而应该积极适应新时代,做到“要致富,必上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员群众借助手机,就可以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不用走出去,不用顾虑外出的衣食住行,用最低的成本快速的了解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生产技术、种植方法,通过手机,改变过去由于交通、地域差别造成滞后的困境。 三是看齐身边骨干努力学。优惠政策有了,学习的条件具备了,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基层党员要争做致富带头人,以自身的致富实践,教育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致富党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脱贫致富项目,激发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贫困户基本情况,搞好结对帮扶,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等方式,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种养大户等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因地制宜谋划和发展扶贫产业,帮助群众寻求加快发展新路,帮助和支持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通过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人、具体的事,贫困党员群众才会打消顾虑,才愿意放开手,迈开脚,跟着国家往前跑。 按照中央提出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要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脱贫攻坚的具体实施措施,责任明确逐一落实外,更要在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作者: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