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复: 0

[已推搜狐]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77

主题

0

回帖

455

积分

记者

积分
455
发表于 2018-11-4 2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幸运儿 于 2018-11-4 23:38 编辑

近日,一篇名为《我为什么九年不回家》的文章引发网友讨论,主人公叫杨仁荣,是江西省宜黄县理科高考状元,一度与家人失联长达9年。在他的陈述中,前半段很励志:学习好、高考状元……后半段,却很:不适应专业学习,以肄业身份离校,就业恋爱都不顺利……他自我定位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承认自己不是天才是挺痛苦的一件事,对此,有网友表示能理解这种内心的挣扎,也有网友表示理想主义不是不跟家里联系的理由。(112日,新华网

其实这个故事一旦去掉状元”“失联9这些新闻元素,主人公的经历折射出的是很多农村学子都面对的冲突——因为农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极大反差,而不得不需要重新达到身心内外的平衡。但是,这种动辄9年不跟家里联系的行为我不能理解,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而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更不能因为一些不顺就封闭自己、脱离自己原有的社会关系。有没有换位思考过你跟家里不联系了,你家里人的感受如何?这种做法,在笔者看来太不成熟。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所谓养成人格教育,就是要把人(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人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

小时成绩好,长大了是不是一定要有出众的成就?学霸是不是就得一路霸到底,能不能归于平凡或是平庸?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无论是杨仁荣的自我定位还是父母所给予的压力是不是都应该重新被审视?如何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发现当下的美好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有些家长和老师一直在强调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比性,而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能站上金字塔尖的毕竟是少数,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只会让孩子与家长都陷于莫名的焦虑。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终究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科学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更加完善的人同等重要,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忱等。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挫折教育都应重视起来。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意外和挫折,有些时候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和不知所措,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这种情绪的话,引发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教会孩子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认识挫折、接受挫折。

作者:李青芝





上一篇:奋斗是组工干部永恒的底色
下一篇:坚决清除政治上的“两面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7 10:37 , Processed in 0.18161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