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面对持续干旱、小麦出苗困难,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在指导动员广大农民掀起抗旱高潮的同时,动员扶贫干部以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为己任,致力解决帮扶对象的眼前困难。170多名干部亲自下到田间帮助贫困户抗旱浇地,把帮扶工作做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11月2日,河南日报) 在脱贫攻坚路上,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就在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扶贫干部们的担当作为,正是这些外部助力,与贫困群众心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造就了中国的脱贫成绩。正是他们将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才让中国的脱贫数据举世瞩目。 干部扶贫就应该扶到心坎上。群众需要什么,扶贫干部就帮扶什么。正如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一样,为确保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增加贫困户种植业收入,该镇要求参与扶贫的帮扶责任人把长期性帮扶与解决贫困户眼前困难相结合,把重点放在田间帮扶上,要求分村统计上报贫困户小麦播种情况及抗旱进度。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小麦播种情况,缺啥帮啥,解决他们缺机具、缺劳力等困难。这种针对性的举措,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有利于让扶贫工作进行得更顺畅。 全面小康,需要每一个群体的参与。如果大部分人群都致富奔小康了,还仍然有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无法摆脱贫困,那这样的小康社会是不完整的。因此,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农村,扎根贫困地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在发展浪潮中没有跟上节奏的人群能够及时跟上节奏,能够真正摆脱贫困。干部扶贫,扶的就是志向,扶的就是信念。只有把这些贫困群众扶起来,才能够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干部扶贫就应该扶到心坎上,每一名扶贫干部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贫困群众有信心,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信心,针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举措,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受到脱贫之路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他们的前行之路走得更顺畅。如果每一位扶贫干部都能够扶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那贫困群众将会拥有更坚定信念,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