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复: 0

[已推搜狐] 三个转变谨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1

主题

2

回帖

71

积分

记者

积分
71
发表于 2018-11-2 1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常用的政务APP有14个,这还不包括政务微信公众号。我上班时要不停盯着手机,牵扯了很多精力,占用了不少休息时间。”近日,浙江省纪委督导调研组明察暗访时,舟山一位基层干部感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1日)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题为《一个手机装十几个政务APP,基层干部看晕了》的报道引发热议。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以传播快速、沟通便捷、无纸化等优势受到追捧,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也成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工具。然而,过犹不及,一些基层反映“上级要求必须下载关注的APP、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每天若要认真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务,就要耗费两个小时左右”“首先想着怎么在微信上汇报工作,而不是怎么做好工作”等现象,令人苦不堪言。笔者认为,谨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可从资源整合、有效传播、有机联动等方面着手。
      提高“从简单叠加到深度融合”的效率。信息传播壁垒降低,人人都能成为信息源,处处都是信息场。然而不同层级、不同条线的信息载体多元,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容易影响工作效率,如基层出现“仅走访群众一块内容,就要在民政、某综治APP、某智慧平台等3个地方录入数据”等多头报送、重复报送现象,过多的新媒体应用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与信息技术发挥“如虎添翼”作用的初衷南辕北辙。在满足安全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应加强资源的对接与共享,加强不同载体的深度融合,创新管理的渠道和方式,如通过矩阵式管理、扁平化沟通等方式提高新媒体的使用效率。
      增强“从点赞之交到持续关注”的黏性。政务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开通,本意是为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是必要的,但生硬地通过“给下级单位下达推广任务”来增加受众关注却是不妥当的。我们不仅关注粉丝的数量,更应关注如何激发粉丝的活力;我们期待的不是点赞之交、“一签而过”,更加期待受众是否获得了心灵的触动、是否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应通过增强发布信息的质量来提高受众关注的黏性。以内容为王,发布权威的、有价值的信息,紧贴需求、回应关切;以时效为要,及时发布、动态跟踪,避免出现“某县新闻办认证的官方微博已经连续19个月没有更新过”的窘境。同时,注重增加互动,并根据受众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探索灵活的运营方式,增强新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
      促进“从‘键对键’到‘面对面 ’”的联动。为进一步提高受众的感受度、满意度,可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的工作格局。将线下作为线上的有益补充,根据任务性质、受众偏好等选择合适的平台,如有些任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则可选择线上方式让“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有些活动、服务不仅需要心至,还需要身至,则选择线下方式为宜。线上线下互动也有利于强化务求实效的工作导向,线上是窗口、线下是实战场,唯有线下干实事的行动,才有线上说实话的底气,才能有效改进“照片发了,工作就算干过了,并没有真正深入群众解决问题”等不实作风。
(作者:宋华伟)




上一篇:重庆公交车坠江真相是一堂惨痛的教育课
下一篇:努力打造“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干部队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8 20:48 , Processed in 0.23268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