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一条数据线,平均利润3分钱。依靠这个产业脱贫致富,能行吗?江西赣州定南县算明白了这笔账:随着规模递增、成本递减、乘数效应凸显,121家数据线生产车间解决就业3512人,去年加工产值达53.3亿元,41亿条数据线编织起了群众致富梦。(12月1日 人民日报) 江西定南有一座“长富村”,村名如字面所示,表达了这里老百姓对幸福与致富的寄托。但长富村一开始可不“富”,缺少产业支持,对于大多数村庄都可以发展的种植业,在这里也行不通,土地太少,缺少农作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妇孺老人,贫穷,似乎是一片阴霾,笼罩在长富村的上空,直到黎幼新的出现。 在他一次回乡探亲中,黎幼新看到村子里的萧条景色,心里不免有些不甘,一腔热血的他准备用自己在外学习到的知识为工具,帮助自己的家乡走出贫困。黎幼新心里清楚,要想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于是,他另辟蹊径,做起了自己擅长的数据线开发工作。一开始仅仅是一个小作坊,但随着他的努力,小作坊逐渐变成车间。规模扩大,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即便有县里的政策支持,但缺乏人手,让数据线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利润太少。经过思考,黎幼新决定招工扩产,挨家挨户对村民们进行思想工作,教会他们技术,让他们在工厂就业确保群众有钱挣,产业有发展。 这一做便是10年,当年的小车间,如今已成大工厂,在当地保障着无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依靠这一产业,老百姓吃饱穿暖,贫困日子不复存在,长富村终于实现了长富,名副其实。 笔者认为,基层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本质便是专注,坚持不懈,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合理创新,那么乡村的产业终将会得到发展,哪怕前路万险,但唯有执着,才能有所收获。(文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