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琪天 于 2020-12-3 11:03 编辑
赤水河曲曲弯弯,将云贵川三省蜿蜒串联,在四川泸州市境内流经三县,长约229公里,流域面积约6101平方公里。“像呵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是泸州的一贯理念。如今,从泸州市合江县汇入长江的赤水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赤水河也没有辜负泸州,生态改善后,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也被赶跑了。(12月3日,人民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往的经济发展很多是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现在,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治理、生态修护的重视,经济发展形势也随之改变,我们从以往的破坏环境发展经济方式改变为依山靠山,借势发展。何为依山靠山,借势发展?就是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依靠当地的山水等地理优秀,治理污染,改变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利用山清水秀等生态环境发展农作物、生态旅游等特殊产业来吸引投资商、旅游人员,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泸州市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多方面保护赤水河泸州段。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5座,实现赤水河流域泸州段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着力修复流域生态,采取封禁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赤水河流域泸州段森林覆盖率达56.9%,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实施禁渔10年政策,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面积27.6平方公里…… 通过对赤水河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沿线经济随之发展起来。大家借赤水河的生态优势,在当地发展精品果业,引进外地企业,成立农业公司,村民不仅能够流转土地,还能从中获得就业,一下子增加了两笔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离脱贫也越来越近。现在,这种脱贫模式在赤水河一带不断复制,精品水果、名优水果通过引入企业不断销往各地。赤水河这辆“绿色马车”带动着村民奔向小康的幸福生活。 作者: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