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吴红妹曾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的一名贫困户。2018年脱贫后,她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吴红妹和丈夫杨会江在家门口上班的同时,还加入了村里成立的“百家宴”旅游公司,吃上了旅游饭。(202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就将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贫困人口一个都不少地步入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兑现承诺的历史时刻。如今,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冲刺的关键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如期实现目标任务。在绿水青山中“寻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力抓手,只有紧紧端稳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我们的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更加巩固。 拔穷根关键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地依托特色优势、形成产业链,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特色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我们看到,近年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载体、特色发展的实体,巧打“民族文化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全力打造极具侗族特色的“百家宴”。2019年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20万余元,成为该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借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冠洞村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让村民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如今,正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紧要关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只有真正做好了产业扶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可靠的保障。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地方特色情况,找准发展的方向,切实当好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彻底拔“穷根”、栽“富根”、拓“富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有温度的满意答卷。只要我们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作者: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