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极大丰富,还需要精神文明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为精神文明蓬勃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党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解决好理想与信念的问题,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坚持鲜明党性原则,补精神之钙。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对党的坚定信仰是共产党员精神之钙,只有坚定信仰不动摇、旗帜鲜明不躲闪才能在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坚守、道德上崇高、生活上清廉。党性的锤炼需要进一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活化利用丰富的革命文物,“看红馆、学党史、走红途”,让红色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坚定信念、坚实信仰,以鲜明旗帜的党性原则,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引领时代风气。 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固思想之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现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华民族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夕,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实际,形成了邓小平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经济发展快车道;时值当下,马克思主义活化出与中国新发展格局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会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固化的经典,而是与时俱进的活跃的真理。面对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的课题,持续学习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做出新的科学的回答,“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续写中华传统文化,培文化之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培育和发展出来的。中华文化从不是刻在石头上的僵硬的符号,而是一脉相承、开拓创新的活的文化。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秉承文化自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泉,创作出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为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主创们塑造了与以往个人英雄主义不同的中国式英雄——团结而非个体、谦逊而非功利、安土重迁而非放浪形骸、坚韧果毅而非心浮气盛。这些优秀的文化形象,将中国的新时代价值观推向世界,将中国提出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向世界,将中国民族的爱国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推向世界。同时这也为我们树立起文化自信,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艰巨、意义深久长远,这需要我们时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牢记“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挺起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