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近日在贵州督导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0月21日 中国政府网)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实现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在这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着力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精准走好“最后一公里”,做到真脱贫。脱贫攻坚,要在精准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找准发展路子。只有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他们的钱包才能鼓起来,日子才来好起来。精准扶贫通过合理有效地确立识别指标,创新识别方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可以有的放矢,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有效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真正提高扶贫资源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也即通过再次分配减少资源禀赋的初始差距,最大限度地保证起点状态下每个公民所拥有的要素禀赋是相近的,从而实现精准的目的。 务实走好“最后一公里”,做到脱真贫。脱贫的成绩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减”,更要做到老百姓获得感的“加”,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不能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这要求扶贫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切实实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 长效走好“最后一公里,”做到不返贫。脱贫攻坚,要在长效上下功夫,特别要防止返贫。脱贫工作要务实,而扶贫政策要保留执行并扩大,以便为我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各地的基层干部要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发展产业是稳定贫困户收入的重要手段,村级产业能有效覆盖周边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动力和务工机会。特别要重视教育扶贫这一板块,它能够最大限度消除贫困,把学生培养出来,将来掌握一门技能或者本领,这是最根本的脱贫。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吹响了最后的冲锋号,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贫中之贫,都是攻坚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将披荆斩浪,谱写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作者:米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