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10月20日 学习强国) 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计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厉行勤俭节约,以实际行动持续维护好“舌尖上的文明”。 加强立法,让反对浪费“入脑”。201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成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监管,让反对浪费“入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各级各地可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加大力度宣传反对铺张浪费及“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等理念,让"光盘行动"真正入心入脑,落实在一日三餐中,每个公民都树立"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意识,都树立"剩下"就是可耻的,"倒掉"就是无文明的理念,由之前的比排场转变为现在的比干净,才能减少公民无意识的浪费,才能真正做到节约粮食的文明风尚.进一步增强老百姓文明餐桌意识,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采取措施,让规章制度“入行”。 文明,见之一举一动;节约,重在一点一滴。党员干部带头做文明餐饮的践行者,带头做勤俭风尚的引领者,带头做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共同携手,立即行动,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举措,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们要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节用裕民、节俭兴国蔚然成风。 作者:米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