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桌,几条板凳,重庆市荣昌区白鹤村,小小院坝,乡亲们环形围坐。台上,老师授课声音洪亮,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据10月21日《人民日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荣昌区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小院讲堂”的形式,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至千家万户,搭起群众间的“连心桥”,解决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基层宣传缺乏吸引力、群众参与积极性及群众思想觉悟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小院讲堂”让文明新风吹到了百姓家门口。在荣昌区荣昌镇高田村,高田村党支部书记郑天波用群众爱听的语言,结合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在村民的院坝里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乡风文明课,倡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大家积极投身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身文明素养。通过这堂乡风文明课,群众真正认识到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性,并积极响应此次倡议。 “小院讲堂”提高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实效性。讲堂虽“小”,作用却“大”,随着“小院讲堂”试点以来,真正做到了解民需、解民难,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的语言把新时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送进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响彻基层,让党的关怀温暖基层,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群众思想觉悟有效提升。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群众普及解读惠农政策,同时志愿者现场耐心向群众解答他们咨询的问题。 “小院讲堂”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首先要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谈心,零距离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真正发挥好“小院讲堂”的最大作用还需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讲堂内容、动员各方积极参与,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周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