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的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早在上个世纪邓小平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科学家。 新时代的中国能够快速崛起,和平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一把小铁锤敲出大油田的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有“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邓稼先,把悬在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握在自己的手里,成为了掌剑人;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钱学森,义无反顾回到新中国重头开始,只为让手中的“利剑”能够伸的更远。 回望历史,今朝生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科学家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铸就了今天“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精准,“天宫二号”和“蛟龙号”的上天入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天堑变通途。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需要科学家的存在,科学先驱者的德行兼备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学习和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就是在仰望一个时代,一段传奇。 丹青点染余墨,勾勒抗疫一线,面对突来的疫情,科学技术为疫苗研发、疫情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提供的强有力支撑,科学家的积极参与和快速准确的应对,极大的提振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而这中间90后贡献的力量不容忽视。身为90后的我们既要把当下历史的责任肩负起来,又要做好科学技术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在青少年心中洒下科学的种子,提高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好奇心,把荣誉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十年,这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面对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当前的各种赤裸的“卡脖子”行为,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时代的机遇。 科学技术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们不仅要抓得准,更要抓得牢。当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重重技术封锁和打压,为打破这种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这要求中国的科学家研究方向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肩负起“何以许国,唯有此身”的担当。各级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科学技术氛围,推动全社会敬仰科学家,用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披荆斩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