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沙子呷,用爱岗敬业诠释初心使命 黄昏时分,沙子呷又一次站在家乡寨口的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哼起母亲给他唱的那首歌——“把思念都抛在了最高的那座山上,而亲人的爱在遥远的家乡等你凯旋……”此时的沙子呷,心情愉悦。时隔多年,已成为共和国军官的他,又一次回到大凉山深处的家乡。在彝族乡亲们眼中,当上营长的沙子呷,无疑是荣归故里。但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个想家的孩子。(9月15日,网易新闻网) 沙子呷,男,彝族,1985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入党,少校军衔,现任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 从军18载,为导弹筑巢的“彝族雄鹰”沙子呷曾先后参加10多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10余次担任突击队长,20余次战胜塌方险情——在一次施工会战中,沙子呷所在班组受领紧急拆模任务,他扛着上百斤的钢模板一路小跑时被一块钢模板砸中右脚,忍着剧痛干了十多天活,当战友将他送往县城医院检查发现3根脚趾骨断裂,差点做了截趾手术;2005年,某重大国防工程要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为导弹“筑巢”,作为先遣队员的沙子呷始终坚守在一线,战塌方、排险情,破难题、趟新路,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2014年,旅里担负某新型导弹阵地施工任务,面对“弯道多、空间窄,无法安装通风降温设备”的难题,沙子呷第一个钻进拱顶,带领官兵在50多度的高温下奋战20多个小时,打造出工区的“样板段”;某一项重大国防工程工期紧、要求高,却因地质复杂推进缓慢,沙子呷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大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推行大数据精确掌控进度、无线遥控智能化施工,先后探索总结13项新工艺工法,引进9种新型机械装备,刷新多项施工纪录,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凭借优异的表现,沙子呷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火箭军第九届“十大砺剑尖兵”,2020年当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从“放牛娃”成长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从普通战士蜕变为全国人大代表,沙子呷始终干在最难处、冲在最险处,带领官兵攻克施工难题,探索出20余项实用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我们要向沙子呷同志学习,时时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德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