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用行动书写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这些脱贫成效,与广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人民日报2020年8月2日01版) 贫困率的逐年下降,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的真抓实干,在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用行动书写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向我们印证了全心为民服务的诚挚初心。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展现了超于常人的坚韧和执着,没有因为疫情、汛情的影响就为自己不努力而找借口,而是顺势而为,兵来将挡,一边防疫、防汛,一边做实脱贫工作,用行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攻坚克难,把自己与群众融为一体,心无旁骛的在这条路上奔跑着。 扶贫干部带领群众携手脱贫奔小康的一个个案例比比皆是,他们毫无怨言,远离亲人,离开“舒适区”,来到闭塞的落后山村,沉下身子、脚踏实地的开始了扶贫大排查。不放弃每一位困难群众,不遗漏每一个发展机会,努力克服不利的条件、破解发展的难题,为困难群众谋福利。他们耐心的解释着脱贫政策,想尽办法激发困难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一言一行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脱贫实践“生动”起来。 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是靠扶贫干部实干得来的。他们是新时代干部的模范,更是困难群众眼中的“希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用心,才会对每位贫困户的需求和情况了如指掌,他们紧握致富的“方向盘”,提前布局、悉心谋划,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压力,也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始终绷紧这根弦,开辟出了很多脱贫的“捷径”,为困难群众增强脱贫信心,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那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像屡屡春风,吹进了苦难群众的心田。广大扶贫干部是新时代的标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磅礴力量,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扶贫事业带来了崭新的明天。(杨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