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长汀县和田镇芦竹村高优农业扶贫车间内,一位在此务工的贫困户正在扦插百香果。授人以渔,帮带致富。近年来,龙岩市长汀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全县334个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已覆盖100%的乡(镇)、98.6%的行政村、71.68%的贫困户,带动了4170户14788名贫困户脱贫增收。(新华网,7月31日)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尚未脱贫群众全部脱贫有难度,但是也具有厚度,是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必然要求,也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行动实践。 当前,尚未脱贫地区和群众大多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扎实做好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具体目标,一步步走好,容不得半点马虎,加不得一点“水分”,要稳扎稳打切实保障好、实现好贫困群众的脱贫有成效、生活有变化、群众有获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策性、财政性基本生活保障兜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好持续长效的帮扶机制,解决好贫困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不持久的积贫重要原因。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科学认真规划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发挥好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村党员干部深入扶贫产业中,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一批、帮带一批贫困群众加入其中;要更有效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开展党群活动,将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知党恩、跟党走,提振贫困群众自身信心,使其有信心靠自身勤劳脱贫、靠自身技术奔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关系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腰包鼓不鼓,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效,为脱贫奔康提供不竭动力。(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