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 “当干部不要怕事。越怕事,事越多。”张国旺在南平工作35年,从企业到机关,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岗位,一直将这句话作为信条,“只有以上率下,才能发挥头雁效应,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带动作为。”(2018.10.23 人民网) 担当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当前党的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仍不够高,亟待进一步涵养担当精神,锤炼担当能力,在新建设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肩负着重要职责,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锤炼担当能力,要克服“本领恐慌”。 敢于担当,就要乐于敬业。担当的背后是无私无畏的境界,担当精神实质上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奉献精神。无私者无畏、为公者恒强,要抛开私心杂念、树立一心为公的情怀,如果时时处处先为自己考虑,如果多付出一点就觉得吃亏,如果干起事情患得患失,就不可能做到担当。 敢于担当,就要勇于担责。在其位,谋其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更体现在关键时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讲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秉持“为官不为平生耻”的理念,遇到难题和矛盾敢于挺直腰板,迎难而上,不仅敢啃“硬骨头”,而且不怕得罪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难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差错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时刻保持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必须筑牢干部干事的思想政治根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锻炼,严格落实支部生活日制度,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集体学习,真正做到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的深入考察,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增强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惠雅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