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7月16日,央广网) 诚信缺失,规则淡漠,公正偏颇。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研究直肠癌论文获奖”一事以撤销其奖项并收回其奖牌和证书落下帷幕。随着学生父亲道歉信的传出,诚信问题再度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问题。学术造假、拖欠报酬、不理旧账……失信虽因行为主体身份、性质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如果将某一个失信行为上溯下延,往往不难牵扯出一条环环相扣的多方“失信链”,而“失信链”背后充斥着的是权力与名利的非法置换。由此可见,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是诚信社会建设的关键点,而党员干部诚信建设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加强党员干部诚信建设须将诚信习惯内化。孔子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人的祸福向来由自己决定,诚信与否也由自己抉择。党员干部应当通过常态化“自省”,使诚信这一公民基本道德准则内化为个人习惯。一方面,准确理解诚信,站位要更高。党员干部应深知诚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诚信问题关乎党和政府的信誉、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形象,进而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从个人行为层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坚持落实诚信,贯彻要更严。诚于中者,必形于外。党员干部应坚持刀刃向内,把对自身诚信问题的匡扶、修正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工作中的细枝末节,有效防止腐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滋生,从个人源头筑牢防腐拒变的堤坝。
加强党员干部诚信建设须将诚信风尚外化。“拜门”陋习,“裙带”关系,古已有之。人是社会动物,环境固然塑造人,人却可以改造环境。党员干部在诚信建设上应肩负起主力军的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诚信建设的引领者,诚恳待人、信守承诺,拒绝关系优待、杜绝旁贿借功,在与他人的交往交际中做践行诚信的头雁和标杆,以每个党员干部“小圈子”的诚信氛围推动形成社会这个“大圈子”的诚信风尚。
加强党员干部诚信建设须将诚信制度实化。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遵循这一引领,建立和完善党员诚信建设制度机制,是党建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建立党员干部诚信档案,细化诚信清单,量化诚信考核,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党员干部“德”与“廉”的考核,同时对党员干部的失信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给予一定的党纪政务处分。以制度的形式将诚信建设措施固化实化,必将有利于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小学生失信,是失了诚信;行业巨头失信,是失了威信;党员干部一旦失信,就是政府失了公信、党失了民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要让权力行使者成为阳光本身。 作者:南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