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香飘致富路 ——一个关于种植椿树奔小康的故事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值此之际,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特想讲一讲他——一个农民工小老板执迷种香椿奔小康的故事;因为在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看来,很少有人能把香椿作为一种种植产业来投资发展。 应当事者的要求,诉我不能在此点出他的名字,他是属于人们常说的“70后”那一代人。20世纪90年代初他来到昆明谋生,从刻一枚图章开始,历经近30年的艰苦奋斗,现今已是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广告公司(小老板)。虽然他在众多的同行中还算不上太有实力,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微企业”主,但这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梦想追求和创业发展的愿望! 伴随着人们的小康生活,吃香、闻香、熏香等生活追求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潮流。于是一种叫“四季香椿”的植物也开始被人们青睐。2018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也许是某种缘分的指引,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信息,他听说种四季香椿收益不错,于是,作为一个还带有农耕气息的农民“商人”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椿”的味道。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查访和了解后,竟然有了种植椿树的强烈愿望。 说干就干,在经过多方走访比较后,他决定在距离昆明200多公里外的绿水村进行“四季香椿”的产业种植。这是一个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自然村寨,据说这里之前就有种植香椿的历史,但只是古法老树,零零散散的分布,没有规模也不成气候。在几经实际考察后,他觉得,虽然这里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名为“绿水”村,但实际上十分缺水,几乎没有水源),加上村寨地处较高的半山坡上,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但这里民风朴实,又有适合椿树生长的土壤,于是他决定在这里进行椿树育苗和种植生产。通过与多户村民协商,他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0多亩荒地,进行了翻耕和垦殖,在进行椿树培育的同时展开产业化种植。首先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然后将产业交由村里有经验又有责任心的村民进行管理,由其动员村民出勤投劳(每日100元/人报酬)进行田间管理作业。这样一来,不仅带动了村民的产业化发展,也帮助了村民脱贫致富。经过两年多的经营,他已先后投资80多万元,并结合当地的路况和实际条件购买了三轮运输车和拉水车,自建了小蓄水池,增加了部分灌溉设施等。他种下的椿苗已部分初见成效。如今整个绿水村连片种植椿树的产业势头正蓬勃旺盛,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村种植椿树,发展起了椿树产业。他还告诉我,他已注册了“绿水椿”的产品商标,还邀约我9、10月份的收椿季节,再让笔者参观他的产业成效。这就是我要讲的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椿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好的幸福,就是一生都在“路上”。在共同奔向小康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奋斗者也是经历者,但在我们平凡的世界和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陪加感动,他,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所以笔者也衷心祝愿他们的产业如椿树一样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也愿绿水村的人们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日子有如椿芽般越来越红火。 (西山区水务局 陈先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