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上映,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的问题。古人的金石良言,至今依然指导身在基层岗位,需常怀“忧民”为民服务之心。 驻村工作队是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拜托贫困,由一些地区县、镇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与一些村结对帮扶,在贫困村进行蹲点,开展调研,进行分析。实践反复证明,为民服务不是嘴上一句话,“活档案”更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小到了解哪家养了几头猪,种了几亩地,老人身体健康,孩子是否辍学,家中多少人在外务工;大到熟知村里多少人,村情村貌发展状况。 驻村队员打铁需得自身硬。在村工作说白了就是上报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困惑,下传党的扶贫政策。走访农户才能真实了解村民生活,不是通过花样繁多的表册来体现。农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驻村队员也只能根据农村生活踏着早晨的露水,或踩着月亮的光辉进村入户。并在休息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惠农富民政策、农村工作基本方式、方法,从而由一名门外汉成为驻村“行家里手”。 驻村队员生活在村,工作在村,要想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则必须做到深入调研“思路清”。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着力在“补短板”、“破瓶颈”上下功夫,以推动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驻村队员身在一线,主动和农民群众拉家常、话发展,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以真心换真情,了解所思所想所惑,从而达到排忧解难真脱贫的目的。 脱贫攻坚讲的是实事求是,从开展以来所取得战果更是离不开一个“实”字。群众的问题只有挨家挨户与农户聊一聊才能了解全面,用真心、动真情,才能真帮扶。什么是“动真情”,或许是一次山坡林地谈笑风声,或许是对扶贫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或许是回答群众所谓小小的“问题”。如何做,怎么做,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辛勤的汗水总能换来应有的成绩。 心中装着群众,对贫困农户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成为村民心目中的“活档案”,才能保障脱贫扶贫一沉到底,迎接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 作者: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