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云乡白云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时常会看到一个短头发、中等个子的身影,她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精准扶贫路上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儿子一干就是三年,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找到脱贫的动力源,她就是白云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苏超。
苏超,女,1975年4月生,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办公室工作人员。2016年2月至今,被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派到屏边县白云乡白云村曾先后担任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副队长。入驻白云村以来,她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走村入户体民情、田间地头听民声,着力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突出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履职,热心扶贫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实际行动关心、关注、关爱贫困群众,确保白云村驻村帮扶工作不走过场,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得群众和社会好评。
一、走村入户体民情,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苏超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下派驻村工作组到村要做什么?”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了解村情民意。为此,两年多来,她多次深入农户家庭,走访于田间地头,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对白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做到了清楚明白。通过走访,苏超同志深刻体会到:“脱贫功坚工作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当你走进贫困户家庭,看到他们因生病、因残疾、因家庭无劳动力等致贫原因造成的贫困情形,看着无法挡风遮雨的屋顶,看着一贫如洗的家,看着一脸的无助与无奈,无论你以前是从事什么职业,你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如何帮助,如何让他们早日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来说,我顿时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从心底里感到激动和自豪。当前扶贫工作虽然艰苦,困难也很大,但我坚信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胜利!”秉着这份必胜的决心,一年、两年,她一驻村就到了现在的第三年,通过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系统扶贫政策的实施,原来2020年计划脱贫的白云村,已定于今年脱贫出列,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
二、出谋划策争项目,为民办实事惠民生
驻村工作以来,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她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真正为村民办实事惠民利。截止目前,她争取到州卫计委投入资金29.16万元,其中投入修建箐口村标准化卫生公厕16.8万元,协调博爱集团捐助10万元修建城子洞进村道路,目前州卫计委出资正进行沙碑碑村进村道路改造,工程尚未完成,已投入资金10万元。还争取到屏边县供电公司3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修建3所卫生公厕,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了实事,为改善人居环境出了一份微薄之力,让白云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及大的改善和提升。
三、扶贫先扶志,授“鱼”也授“渔”
扶贫先扶志,让农民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而非国家‘要我脱贫’的被动督促,在脱贫攻坚中把自主脱贫作为重点。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样实现的脱贫户才是达到了真脱贫,不返贫。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实。针对白云村部分农户“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状,苏超同志积极想办法,通过开展一系列“自强、诚信、感恩党”的活动,同时宣传不等、不靠、不要的光荣脱贫户先进典型,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荣誉感,激发自信心,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倡树脱贫光荣、勤劳致富风尚,从而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通过白云乡人民政府的一系列产业扶持项目和农危房改造项目,如今白云村的贫困家庭的脱贫满意度日渐提高。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过无数个春秋冬夏,苏超同志时刻记挂着贫困群众的冷暖,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苏超同志驻村工作以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她将正在上幼儿园孩子一起带到自己工作地方,成了两人的驻村帮扶,母亲是队长,孩子是小队长,一起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但是她无怨无悔,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她所盼的就是让白云村的贫困户能够早日脱贫出列,让每个贫困户的脸上不再无助,让每个贫困户的脸上都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梦。现在的她,已经是群众认可并且荣获2018年州级脱贫攻坚“扶贫好队员”奖的一位巾帼英雄。(汪子洋)
|
上一篇:党组织要争当民营企业的护航员下一篇: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