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政治生态比作森林,那么每个干部则是森林中的一分子,一个发生病虫害,病害就会传染、蔓延。在本报记者近期赴重庆、山西、云南三省市调研中,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用严格的纪律作保障,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铲除政治生态“污染源”,确保政治生态山清水秀。(10月22日,人民日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党员很容易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党员干部易受侵蚀;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党员干部更能凝聚正能量。然而,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故而治“病树”,拔“烂树”,保护好政治生态“森林”,至关重要。 保护好政治生态“森林”,巡视整改要善“杀回马枪”。既要注重提升巡视监督的力度、强度和效果,进一步彰显震慑、遏制效应;还要时不时“杀个回马枪”,以问题为导向,抓重点,回头看,避免巡视监督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确保巡视监督发现的问题整改有力、落实到位、有效治本。 保护好政治生态“森林”,监督执纪要重“治病救人”。要注重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要尽早指出,及时纠正错误,悬崖勒马;要注重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反面案例警示,正面案例“扬清”,营造向先进学习的良好风气;同时要注重高压惩治腐败,对于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要坚决惩治绝不留情。 保护好政治生态“森林”,社会监督要供“阳光养分”。要重视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公开曝光的作用,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才能有效整治“四风”,将转入“地下”的四风问题摆在明面,为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作者:韬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