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马兴文被临夏市人社局派驻到王坪村驻村扶贫。没想到,这一驻就是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八年时间,驻村干部马兴文让地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的贫困村实现了村民人均收入翻三倍,这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也充分的体现了马兴文在扶贫中的敢作为、善作为。而纵观马兴文在王坪村八年的驻村经历来说,能够发现善于在扶贫中寻找出路,善于因地制宜的走脱贫攻坚之路是他在扶贫工作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广大扶贫干部要如马兴文一样做出成绩,就要学习马兴文这样善在扶贫中想办法的科学做法。 无论是在对于一心等着政府接济的,而又具备劳动能力的马建成夫妇,还是对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薄弱的王坪村,马兴文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都是有怀着一颗“真心、公心和恒心”,他没有偏心和懈怠,都通过详细了解情况、用心思考来寻求解决之法。从劝说引导到具体指导养殖,从成立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建成集王坪牡丹休闲苑,都能够看出马兴文的扶贫是能够对症下药的,也是能够充分考虑全盘的,更能是善于钻研、善于经营的,这也可以说是要成为“马兴文”式干部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部分扶贫干部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比如后劲不足、懈怠敷衍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继续发展好贫困地区的产业,继续做好贫困人口的“内源性”扶贫工作。而做好以上两点,马兴文与王坪村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干部当以干字为先,驻村扶贫干部更是应该身先士卒,在面对村落的落后和村民的贫困时,要如同马兴文一样调研加实践,思考加落实,创新加民主,无论是贫困户的脱贫之策还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都需要善于想办法、善于抓落实。 马兴文这样的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并不在少数,也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干部,才让我国脱贫攻坚推动有力而稳健。 (作者:梧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