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不少进城务工人员选择返乡。进城务工人员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洗礼,返乡后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也是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生力军。保护和发展好这支生力军,可以促进扩大内需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这是变压力为动力的一篇大文章。(5月24日,人民日报)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带来了投资、技术以及新理念和新的市场机会,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们的返乡创业也减轻了沿海和城市就业压力。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台了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进城务工人员相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水平确实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创业过程中的难度更大,要让返乡创业的想法要变成现实,需要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增加政策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看到在家乡就业也能够保障经济上的收入。为了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更好地返乡创业,就需要为他们的“一技之长”提供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把他们留得下来创业。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也是农民心中的一场自我革命。当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营造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乡村环境。我们要打好农村建设“感情牌”,既要留下本土人才充实乡村建设队伍,又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吸引外部人才走进乡村,只有这样,才能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我们要尊重广大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主体、消费主体、保护主体和提高主体的自身意愿,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作者: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