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折射务实高效作风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5月22日央广网)
《政府工作报告》字数减少是今年两会的一处亮点,有如和风煦日,让人心旷神怡。《报告》要把各方面各领域各种重要的事情都说清楚,势必要花很大的篇幅,所费字数,即使以极为精简之语言,抑或数以万计。尤其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等严峻挑战,要提及的重要事情太多,要着墨的地方自然要比往年多一些。然而今年之《报告》的整体字数之少创了改革开放以来之最,堪称最言简意赅,可谓字字珠玑,需要广大与会代表花心思仔细琢磨、领悟,不可囫囵吞枣,亦不可咬文嚼字。但与此同时,《报告》从起草到完成亦也历时最长的,撰稿者精益求精,吸纳各方民意,可谓集民智之大成,其质量之高、切合民意之深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中国政府务实、高效、为民的优良作风的体现。
字数的变化也是作风的变化。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上都有涉及反映各方面各领域工作成效和问题的数字。数字的真实性、大小、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作风,把说明成绩的数字说的大一点,把反映问题的数字说的小一点,往往是一些地方的“惯例”。当然,这背后的诱因,莫不是因为地方政绩考核指标上出了问题,过分注重经济发展等硬指标,忽视了群众满意度等软指标。对于群众来说,各级政府报告中的数字是其作风的“试金石”。简单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政府作风,数字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政府政绩和问题,往往能赢得群众更多认同,反之,则失民心、民信。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为政作风,不妨从简单的数字开始。事有轻重缓急,《报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数字主要着墨于当务之急、当前之要,着力于稳就业保民生,着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写人民群众最想要了解的、解决的事,写当前国家最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写当下最需要落实的工作,处处体现民生,字字折射务实之风。无疑,这样的文风和会风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是最需各级政府学习的。
数字之下是民情,数字背后是作风。今年的《报告》当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蓝本,且把报告里的数字的水分挤一挤、压一压,只需写一写具有说服力的“干货”、摆一摆群众认可的事实、说一说确实存在的问题,把民情、国情反映出来,不虚报政绩,不回避问题;把工作打算写出来,既表明态度和决心,又让群众放心,为新征程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