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这里安置了全镇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共4173人。在搬迁户汪显平家,习近平同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他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4月22日,新华社)
易地搬迁扶贫政策针对生活在自然条件不具备长久发展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搬迁来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期和冲刺期,剩余的贫困地区都是一些老大难问题,也是最不容易啃下来的硬骨头。
易地搬迁扶贫可以很好的解决某些地区因为生产生存条件差、又不具备开发利用的薄弱地区脱贫问题,是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但是,易地搬迁的后续发展问题还需要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可以“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只有符合长期生存生活发展条件,才能够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只有让群众有了获得感和归属感,才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脱贫不返贫。
就业就是易地搬迁后续工作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关系到易地搬迁群众稳定的首要问题,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要达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就要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具体的就业安排、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对等信息,让搬迁户能够更大程度和概率上有一个稳定的就业,增强他们持久脱贫的信心。
易地搬迁“挪穷窝”,后续帮扶“拔穷根”,精准扶贫就要求,不仅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恶劣的生存条件,还要通过后续帮扶,让他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产业和就业等实实在在的措施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易地搬迁只是一个开始,能否做好搬迁后续工作才是决定是否脱贫的关键。 作者: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