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平“语”近人,悟民为邦本 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一套开播,第二集《治国常有民为本》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总书记的思想,让我们看到了总书记对古代仁政思想的传承以及民为邦本的执政智慧。 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无论是会议讲话中的强调,还是考察调研时的细节,我们总能感受到习近平心中至深至切的爱民之情。“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服务民心,直面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贴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为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曾说,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之不易,民心疏离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要贴近民心,唯有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作者: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