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10月16日开始,各督察组将陆续向相关10个省(区)反馈“回头看”和专项督察意见,并同步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中央环保督查可谓是成效明显,发现了一起又一起违规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又一批牵涉其中的党员干部。中央环保督查的目的是为了纠偏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不重视环境的认识,纠偏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在过去,环保督察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威力,向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说不,向那些不主动担当作为的地方政府说不,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呼吸到了更加新鲜的空气,很多人拍手称快。如今,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全面启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非常紧张,实际上,基层干部更应该意识到“回头看”的重要意义。 “回头看”不是简单的再回首,而是对问题的进一步督促和纠偏,对环境保护认识的进一步细化。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紧盯整改不力问题,严厉查处一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才能够真正维护环保督察的成效。 “回头看”始终坚持的是人民为中心。环境的好坏,关系着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环保督察“回头看”,则是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老百姓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抓在手上。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组受理的37640件群众生态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责令整改28407家,立案处罚7375家,罚款7.1亿元;立案侦查54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约谈3695人,问责6219人。推动解决了3万多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这一系列数据真实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环保督察“回头看”是对环保督察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再一次检视,是对各种问题的重新审视,是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的再一次强化,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认识到“回头看”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正确对待环保督察“回头看”。(章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