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好方志地情资源,擦亮“川字号”产品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近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下发通知,全面系统挖掘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文化内涵。(10月12日,四川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长时间的探索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发展思路,涌现出产业发展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城郊集约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等乡村振兴成功模式。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多乡村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不考虑当地实际,不尊重发展规律,盲目跟风发展产业,造成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严重阻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实施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党员干部在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时,在尊重乡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实地走访要更深入一些、精准调研要更细化一些、科学论证要更扎实一些,以有力的调研结果说服农民,以有效的发展成效带动农民,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 实施乡村振兴,要持续用力、抓住重点。党员干部要打好地方“特色牌”,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水中经济,让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用好“方志资源”,深入梳理、挖掘每个产品生产历史,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信息,把各具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和增产不增收困境,从而实现乡村发展。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党员干部要保持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 (作者:韬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