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政治标准决不能迁就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论断。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当然要考虑年龄、学历、资历、专业等,需要科学、规范和制度化,这都没有错;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把学历、年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对政治考察马虎“稀松”。党员干部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唯独政治标准是硬杠杠,必须清清楚楚,决不能迁就。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三观”偏离。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收录的中组部部长陈希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一文也谈到“选拔党的干部,毫无疑义要突出政治标准”。在选人用人上“突出政治标准”这一导向,为新时期开展干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硬”提出了基本要求。政治上的考察不能代替其他考察,但政治上不够格、不合格,一定会在思想、作风、立场、感情上表现出来。正如贪腐形态各异,但“三观”偏离、政治变质,是其内在主因。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两面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只有政治上旗帜鲜明跟党走,行动上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要承认,不是所有入了党甚至当了领导干部的人,在政治上都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现实中有少数党员干部,或出于个人错误立场、偏执认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些“两面人”就是党内的“混子”。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终生任务,把有行动的担当作为最好的讲政治,乐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千锤百炼中经受住考验,不断提升能力,始终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把讲规矩、守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随波逐流。“人在做,天在看”。党员干部要把政治上过硬作为“自身硬”的第一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群众满意、时代需要的好干部。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面对种种诱惑和考验,要有主见有定力,绝不随波逐流,政治上有定力,有原则有底线。要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装聋作哑。党员干部掌握多大权力就必须肩起多大责任。时常会看一些干部,待遇一点都不能少,责任一点都不想担;见到歪风邪气退避三舍,看到以权谋私装聋作哑,听到群众反映无动于衷。所谓担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明知道得罪人、有风险,还是坚定意志、坚守原则。如果干部只要名利、只要地位、只要待遇,推事而不扛事,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作者:程占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