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平“语”近人从“一枝一叶总关情”阐述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从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展开了介绍。困难群众始终是习总书记的牵挂,同样也应该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牵挂,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党的干部应该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作为基本,切实在脱贫的路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用为民情怀去践行“什么是为民”。纵观古今,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困难群众始终是我最牵挂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直观的解释了“什么是为民”的问题,通俗的说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始终放在心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党的干部要有心系群众、关注民生的情怀,要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对接群众的需求和福利上。要准确定位“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困难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让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强化群众生活保障成为“什么是为民”的现实意义。 要用使命担当去诠释“为什么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用朝代的更替和农民起义等事实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们应该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更应该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做到“雪中送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来自群众,也应该将服务回归群众;人民群众将权力赋予了党的干部,我们要对得起群众的信赖,应该将权力反作用于群众。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得到群众的拥护,这也是为什么为民的答案。 要用脱贫成效去推进“怎么样为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更应该明白怎么做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部门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思想缺位、思路缺乏,将脱贫单纯的理解为工作而形式、敷衍的完成,并未将脱贫深入到民生工作上。个别地方扶贫就是填表格、要政策,将政策保障兜底作为脱贫的重点措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更应该去理解“怎么样为民”的含义,学习“怎么样为民”的典型。要注重产业发展,让群众的生活、收入有依靠;要注重就业扶贫,让群众通过就业得到持续性收入的保障;通过政策帮扶,为脱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