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10月12日中国网)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道德。2004年10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出版的《求是》杂志2004年第19期上撰写题为《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习近平“用权讲官德”的教导,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官德”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为官之道,德在其首。所谓官德,一方面来自他律,也就是法律之治与内部管理,一方面来自自律——官德一靠制度建设,二靠加强官员的道德修养。官德的他律部分,体现了民意;官德的自律,则主要来自官员的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强调,领导干部是一个普通的人,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用权讲官德”,要加强自律、习惯他律。用权讲官德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立身之本,也是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纵观近几年被揪出的“大老虎”“小老虎”、甚至是“苍蝇”,他们之所以贪婪成性、腐化堕落,从人民的功臣沦陷为人民的罪人,无不是不讲官德、胡作非为惹的结果。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自律,经常让权力“晒太阳”,主动将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习惯他律,清正廉洁、公正用权,主动接受组织和公众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和权力“异化”。 “用权讲官德”,要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能否经受考验、抵制诱惑,官德就是法宝。新时代新常态之下,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时俱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官德的根本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用权讲官德”,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官德淳则民风正,党风正则民心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一方面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善于“积善成德”,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另一方面要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防微杜渐,小节不保终累大德,最终必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手中的权力凝聚着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只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奋工作的义务,没有捞取个人私利的特权。同时,要坚持秉公用权,自觉做到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践行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易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