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选人用人是风向标。”受访干部群众表示,在政治生态恶化时,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挫伤干部积极性;政治生态向好,那些埋头苦干、实干、能干的干部就能得到重用。特别是,近年来三省市在“一把手”监督管理上下功夫,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头雁效应”逐步凸显。(10月12日 《人民日报》) 人才一词出自于《易经》"三才之道",书中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可见,自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人才、推崇人才。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各行各业的众多人才,才不会在飞速前进的时候力不从心,才会有厚积薄发的动力和信心。要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要做好人才的选用。 打造政治生态要选用注重工作落实型人才。“言之易,行之难”。工作落实是前期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点。注重工作落实需要我们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出手眼的能力牢牢围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抓实干。 打造政治生态要选用敢做敢为型人才。党员干部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想作为、敢作为的思想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国家机关应该完善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制度,使党员干部敢作为、肯作为、不敢不作为,使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打造政治生态要选用具有政德型人才。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立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行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精气神儿”,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德行不好的党员干部不仅起不到国家与百姓之间“纽带”的作用,而且很容易让国家和百姓之间的关系“错位”甚至“脱节”。 政治生态的净化、修复,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必须选用好优秀的干部队伍,发挥“头雁效应”,才能涵养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焉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