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0月1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三集。本期节目,将围绕“立德”这个主题展开,从崇徳、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央视网2018年10月10日)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些亲切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我们观“平语近人”,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育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当崇德修身之表率。 为何要崇德修身?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了答案。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也说:“身教重于言传。”这两句话都说明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长期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路标,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烙入学生的心灵。而师德则是一面旗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道德定向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心态,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高尚的情操,能够引领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崇德修身?习近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指出: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这三个“牢固树立”,就是我们育人者崇德修身的行动指南。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既要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生长。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使命光荣,只要坚持崇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必将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取得累累硕果,一路芬芳。 (作者:万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