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10月12日 中国网)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正所谓修身治国齐天下,个人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要树正气,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理想信念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时刻跟着党走,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能让我们走得更高更远。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起来的精神追求,富裕起来的价值取向,更加峻切地呈现在面前。只有精神作舟,以德作帆,才能到达理想彼岸。(朱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