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语言本就具备非常强大的能量,更何况是国家领导人发出的言论呢。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籍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们总能从习总书记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深切的爱民之心,为民之情。平“语”近人,行大道者需讲“人话”,因为语言是与人沟通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工具,说对的话是做对的事的直观表达,只有懂得说“人话”,才能聚得了民心。 学习“平语”,做会讲“人话”的好干部。何谓“人话”,即与人民密切相关,人民听得懂且愿意听的话。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形象代言人,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对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只有学会了说“人话”,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让人民愿意听,跟着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时时刻刻体现在其言语中,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仅是党员干部提升理论水平,提高政治觉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学会说“人话”,主动接地气、聚民心的有效途径。 学习“平语”,做会做“人事”的好干部。何谓“人事”,即关乎民生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举国上下正在齐心协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党员干部是完成党的伟大事业的带头人,学会做“人事”,才能带领人民做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是党员干部跟随党的路线方针,服从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学会做“人事”,带领人民做事的绝佳方法。 平“语”近人。学会说“人话”,才能让人民听你说话;学会做“人事”,才能带领人民做事。 作者:左鹏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