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握这一真谛,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会往前走,还会有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就是坚持和运用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