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出现了“动作变形”甚至跑偏。 (人民网 2018年10月10日05版)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深入到脱贫一线,开展群众工作,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把脱贫攻坚这座大山征服,用自己的实干推动工作,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给自己生活的变化。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群众致富的路上,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凝聚智慧,想法设法的替群众谋出路,服好务。 走基层看实况,查实推进动态。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往后的脱贫道路指明了方向,要切实做到“真脱贫”,而不是“数字脱贫”,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到基层一线,走到每一位贫困户的家中,了解每一位群众的实际情况,查看帮扶政策是否到位,政策制定是否合理,听取来自基层的声音,查实推进动态。 听基层报进度,摸准发展方向。当前,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广大党员干部要听取基层的工作进度,多沟通交流,学习优秀的工作方法,避免走弯路,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摸清发展方向,制定脱贫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开展工作,精准把握脱贫推进方向。 问基层谈困难,聚力破解瓶颈。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面对面座谈,归纳整理了基层在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能通过政策解决的,就用政策帮扶;能通过学习解决的,就组织学习技能;需要上级支持的,就积极对接上级寻求支持和帮助,做到有问题就解决,有困难就克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脚踏实地,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 纳基层谋良策,精准路径施策。习总书记曾说:“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一剂良方,也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锁定目标、落实责任,做到“量体裁衣”,纳基层良策,也就是要多凝聚基层优秀人才的智慧。可见,做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实行挂图作战,立下“军令状”,压实工作责任,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必胜法宝。(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