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中伤的是中国教育 日前,甘肃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工商局四部门也决定自9月25日到10月15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力度,对武威、张掖、兰州、白银、平凉、庆阳、陇南、临夏8个市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重点督查。此次督查将采取明察暗访形式进行,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督查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10月11日 人民网)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问题成为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一大重点。家长们为了“望子成龙”,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花时间、花精力为孩子挑选最强、最优“校外培训”。殊不知,却将孩子压榨的喘不过气,最终中伤的却是中国教育。 校外“培训”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棵稻草”。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都存在自身的特点,释放孩子的天性,乃是发展社会领域多样化的基础。千篇一律的“校外培训”,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尤其在本应休憩的周末,被接踵而来的补习班填满,让孩子再无欢笑可言,又何谈创新创造? 顾明远老先生在《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提到“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所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的观点。笔者愚以为,“花朵”的成长根据自身情况不同,需要的环境条件与养料也不尽相同。释放孩子最大的优势才是为国家未来多元化优良发展提供条件。 其次,“校外培训”以教育为牟利工具,是拖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弊端。当前,许多“校外培训”机构打着“提前教学”的旗号,给让家长们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进行“超纲教学”,不仅加重孩子的负担,更是使学校的正常教育受到严重冲击。 校外培训乱象加重家庭教育负担,不利社会和谐。再者,“校外培训”更是一场金钱上的比拼。如今我国的教育趋向于“农村难成优秀者”。这不仅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的,更是由于庞大的金钱比拼,让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城里孩子的“提前教学”与“超纲教学”,导致在“应试”中与城里孩子无法匹及,农村孩子再难出彩。 习总书记在八一学校考察时说“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笔者认为,政府应当大力打击“校外培训”,释放孩子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学校教育体制,才是使得中国教育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杜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