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弘毅 于 2018-7-13 15:14 编辑
盛夏的山间清晨,清风拂面透着些许凉意。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梅岐乡梅岐村的梅溪铁皮石斛基地,负责人陈思铨一早就带领农户一起采摘石斛花。这一片600多亩的钢架大棚,几年来已经为乡亲们带来了430多万元的收入。原本属低收入农户的23人,通过在基地劳动,每年每人可拿到两万多元工资,使他们脱离了贫困线。陈思铨是梅岐本村人,早年出去闯荡。近年来,他看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毅然放下在外的生意,回乡投资建设了全省海拔最高的铁皮石斛基地。他鼓励周边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或进入基地务工,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人民网,7月13日) 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农村农民的事,也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提供了广阔的干事创业的天地。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发展的人才、企业家、专家回家乡探亲访友,如何把人才吸引住、留下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助力作用呢?我认为:首先是当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出全面部署,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把乡村振兴战略变成亿万农民福祉,要把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变成现实,关键在落实,重点在行动。 其次是做好“归雁”的桥梁纽带工作。“归雁”在科学技术引导、农业互联网应用、农村电商发展上起到很好的带动和普及作用。一是摸清家底。摸排回乡的技术人才、骨干力量、专家学者、企业家。二是结合家乡实际,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作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三是加强联系沟通。要向他们介绍家乡近年来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和规划,重点是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和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了解他们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的意图和心愿。 第三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发展环境。我们向往的农村发展新图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少不了专业人才和有识之士发挥力量。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唤起“归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激情,共同建设美丽的新家乡。 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需要我们以新思想为引领,紧扣总要求,落实新部署,一笔一划写好“三农”新篇章,交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完美答卷。(文/陈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