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以历史观教育为基础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历史观为基础的国防意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和目标,核心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全民对历史的理性认知。一是要增强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要发挥习近平强军思想举旗定向、指引航向的思想引领力,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系统性的学校教育、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普及性的社会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安全意识、发展意识,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国防、维护什么样的和平、打赢什么样的战争”的大是大非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知识性学习。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通过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的学习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对“什么是国防”形成概念性的认知,构建起国防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三是要增强对全民国防的时代性认知。现代国防既有基于高精尖武器的“军事斗争”,又有逐渐演化为包括政治战、经济战、金融战、外交战、科技战、舆论战、心理战等一系列“非军事斗争”形式的综合角逐。基于互联网等信息媒体“认知域”的短兵相接和持续发力更成为现代国防教育的新形态和新常态,通过增强全民国防、总体国防的时代性认知,构筑起人人关心国防、人人参与国防的全民防线。 激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和国防意志。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一个国家的国防堡垒是否稳固,关键看国民国防精神、国防意志的强弱,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一是培养民族精神的主动自觉性。国防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连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全民国防教育就是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全体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二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在价值性。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全民国防教育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强化情感驱动和价值引领,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三是坚持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度统一性。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人民军队的命运密不可分。要坚持爱党、爱国和爱人民军队高度一致性,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全民国防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军的深厚感情,实现人民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