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严峻复杂形势,持续加大生猪稳产保供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相关资金已及时下达完毕。(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病毒以来,非洲猪瘟病毒迅速席卷全国,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生猪存栏与产量陡然下滑,随之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几个月猪肉价格的低迷和突然间持续猪肉价格的飙升。俗话说:“猪粮天下安”,自古,我国就是猪肉消费大国,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猪肉,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小康的生活也离不开猪肉,恢复生猪生产已迫在眉睫。
改变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思维。在以前,基本是价格的升降决定着养殖量的大小,只要价格好,人人想养就养;然而盲目的追逐市场价格,到最终因为养殖赚钱的却少之又少。这种遍地开花的情况,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让动物疫情防控变得尤为复杂和艰难,更让老百姓因为养殖的失败变得债台高筑、信心尽失。天道酬勤,然养殖行业却并不是这样,这次非洲猪瘟,让我们更加确信它还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过硬的技术支撑、专业的养殖团队以及政府各阶层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基层服务体系的完善。 净化养殖环境、规划合理区域。通过这一年多非洲猪瘟病毒的肆掠,我们对这一病毒的概念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然觉察到周边大环境已受破坏,肉眼我们虽然无法辨别,然而病毒却无处不在,加之病毒疫苗研制遥遥无期,所以合理的养殖区域和净化的环境成为我们恢复生产的必然选择,要想养殖成功,防永远大于治。 政府牵头、多措并举,加大防控力度,为恢复生产保驾护航。防控的力度决定着恢复生产的成败,非洲猪瘟病毒已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场全民防控的战役,如何打赢,还需要政府的组织和领导,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专业服务团队的建立、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等等原因都是输赢与否的决定因素。(蒲浪)
|